培养方案
当前位置: 首页 >> 专业建设 >> 培养方案 >> 正文

培养方案

2015-10-17 11:36:26  点击:[ ]

湖北中医药大学
关于修订本科人才培养方案的指导性意见
中医校字[2010] 62号
 
为全面适应社会主义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对人才培养的要求,根据学校建设高水平中医药大学的战略发展目标,落实湖北中医药大学 为医药卫生事业培养高素质应用型人才的定位,依照《关于普通高等学校修订本科专业教学计划的原则意见》(教高[1998]2号)和《湖北中医学院教学计划管理办法》(中医院字[2006]3号)文件精神,学校决定启动新一轮本科人才培养方案修订工作,并提出如下指导意见。
一、指导思想
1.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和党的教育方针,根据我国高等教育的发展方向和医药卫生事业及区域经济发展对人才市场的需求,遵循高等教育教学的基本规律和中医药教育的特殊规律,充分发挥我校以中医药为主体的办学特色和学科优势,构建具有我校特色的人才培养方案。
2.以培养适应社会发展,具有时代特征的创新型人才为目标,改变以往相对单一的培养目标与培养模式,不断推进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与创新,实现培养目标与培养模式多样化。
3.坚持以学 生为主体的教育理念,注重人文素质与科学素养的结合,传授知识与能力培养的结合,统一专业要求与学生个性化学习的结合,使受教育者成为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素质人才。
二、基本原则
1.实施分类指导,合理确定专业培养目标。根据我校的办学定位和学科专业特点以及本科教育标准,倡导实施多元化的人才培养模式,培养高素质拔尖人才和复合型、应用型人才。
2.以学生全面发展为本,坚持知识、能力、素质协调发展和综合提高。转变教育教学观念,深入开展课程体系、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手段的改革,积极开展PBL教学和研究性教学,改革教与学的评价标准和方法体系,努力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创新能力、实践能力、交流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
3.坚持“厚基础、宽口径、后分化、重特色”。前期遵循加强基础的原则,对专业基础课程进行优化整合(即前期趋同);后期以中医药行业和区域经济发展需求为导向,按不同专业方向进行课程分化(即后期分化)。各专业根据培养目标要求,突出重点,发扬特色。
4.坚持因材施教,促进学生个性发展。优化课程 结构,调整学时比例,精选主干课,缩减必修课,增加选修课,科学构建课程体系。压缩课内学时,减少课堂讲授时数,拓展学生自主学习的时间和选择空间,满足 学生的个性选择。完善主辅修、双学位、双专业等制度,促进学生跨学科、跨专业学习,丰富学生的知识、能力和技能,拓展学生社会适应面。
5.加强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的结合,注重学生动 手能力、创新精神培养。科学设置并合理安排课程实验、教学见习、毕业实习、社会实践、科研训练和毕业论文(设计)等实践教学环节,提高实践教学的学时比 例;鼓励本科生参与科研训练以及学科和科技竞赛活动;把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实践能力与综合素质贯穿于整个专业教学过程。
三、具体要求
1.学制
本科教学实行学年学分制管理模式,教学计划按四学年制(医类专业按五学年制)的进程进行课程设置及学分分配。
2.学期及教学周设置
每学年实行两学期制,春季、秋季学期原则上设置19周,其中17周教学,2周考试。
3.课程总学时及周学时数设置
(1)五年制医学类(中医学、中西医临床医学、针灸推拿学、护理涉外专业)课程总学时控制在3200学时以内;
四年制药学类(中药学、中药资源与开发、药物制剂、制药工程、药学专业)、生物技术、英语专业课程总学时控制在2800学时以内;
四年制管理类(市场营销、公共事业管理专业、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检验类(医学检验、卫生检验专业)、医学信息工程、护理学、应用心理学专业课程总学时控制在2600学时以内。
(2)周学时数原则上不超过26学时。
4.课程结构及比例
必修课学时占课程总学时的85—90%。必修课分为公共基础课、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三类,其中公共基础课占必修课总学时的25%—30%、专业基础课占必修课总学时的30%—35%、专业课占必修课总学时的30%—35%。
(2)选修课学时占课程总学时的10—15%。选修课分为公共选修课和专业选修课两类,其中公共选修课占选修课总学时的30%,专业选修课占选修课总学时的70%。
5. 专业必修课及专业选修课调整的基本原则
(1)专业必修课应由原专业课程中的主要课程(核心课程)所组成;
(2)专业选修课可由原专业课程中的非主要课程(非核心课程)及其他专业的相关课程或新开选修课所组成。
6.加强实验(实践)教学,医学类专业课程教学实验(实践)学时比例需适当提高;管理、人文社科类专业课程教学实验(实践)学时比例需加强;临床医学类专业(包括中医学、中西医临床医学、针灸推拿学、护理学及各方向)将《临床技能实践训练》课程纳入必修课,学时为54学时。
7.中医学专业及针灸推拿学专业(含方向)中、西医学时比例为7:3,中西医临床医学专业中、西医学时比例为5:5。
8.除不同专业、不同层次的教学要求不同外,同一门课程学时尽量统一。
9.各专业大学英语总学时调整为240,分四学期执行,每学期60学时。
10. 各专业思政课总学时的2/3设置为课堂讲授,其余1/3学时可采取专题分析讨论、社会实践教育等形式进行。
11.原 各专业计算机类公共基础课《计算机操作基础》调整为《信息技术基础及应用》60学时;《计算机程序设计》调整为公共选修课。
12.职业生涯规划、就业指导、形势政策课纳入公共基础必修课设置,学时分别为18、18、28,按年级 组织课堂开课
13. 学分计算及学分设置
(1)课程学分按照每18学时为1学分计算,学分的确定,取小数点后一位数的5值,非5值按2舍3入和7退8进计。
(2)每学期学生修读学分数平均不得超过24学分。
(3)军事训练、教学见习、毕业实习(含毕业论文)等集中进行的实践教学环节学分,按照每周为1学分计算。
(4)总学分由必修课、选修课、军事训练、教学见习、毕业实习(含毕业论文)等相应学分构成,各专业可根据专业特点及要求设置具体学分数。
14. 在公共基础课程模块内,鼓励拓展素质教育(通识教育课程)。
15. 鼓励开设双语课程。
16. 探索中医经典课程(内经选读、伤寒论等)分段式教学,前期以经典理论导读为主,后期结合临床研读为主。
四、人才培养方案基本内容
1.指导思想
根据国家教育方针以及学校的战略发展目标与定位,制定人才培养方案的指导思想。
2.培养目标
明确专业培养定位和目标,体现学校办学特色,说明专业培养要求以及培养的人才类型。
3.培养规格
根据培养目标的定位,对人才培养的知识、能力和素质要求的分解阐述,采用描述性语言,内容具体而可操作。
4.主干学科
按照教育部颁布的“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介绍”。
5.主要课程
根据教育部颁布的“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介绍”中各专业的主要课程,参考目前教育部制定的专业规范,设置主要课程。
6.专业方向设置
设方向的专业对方向的培养目标、要求、课程等进行说明。
7.修业年限
按实际年限写明。
8.课程设置
各专业对课程体系的构成进行介绍。
9.实践教学
各专业对实践教学具体实施方案进行介绍,明确各实践教学环节的目的与要求。
10.成绩考核
根据各专业的培养目标,以及该课程在不同专业、层次中的地位与作用,分层次修订课程基本要求和教学大纲,制订课程考核方案(确定考核形式及成绩构成比例),并根据教学大纲修订题库,原则上同类专业的专业基础课程教学要求趋同。
教学见习、毕业实习期间以及毕业实习结束后,各院系应制定操作性强的考核方案。
11.毕业与学位授予
学生修完教学计划规定的全部课程,修满学分,成绩考核合格即取得毕业资格;符合授予学士学位的有关规定者,授予相应学位(医学、工学、管理学、理学、文学)。
12.教学时数比例及教学进程表
统计各类课程学时比例,按照进程表表格模板填写相关信息。
五、修订本科人才培养方案的工作要求
1.各院系要高度重视人才培养方案修订工作,要 成立人才培养方案工作领导小组,广泛发动师生参与,深入开展调查研究和充分论证,结合专业认证标准,多样化、多途径和多种形式开展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与创 新,并把改革中探索出的经验、做法体现并固化到人才培养方案中,减少教学工作的盲目性和随意性,保证人才培养方案的科学性、先进性与规范性。
2.人才培养方案由各院系制订后,按照分类指导的原则,组织专家进行审查,经学校教学委员会审定,报学校领导批准后实施。
湖北中医药大学培养方案(最新版)
文件类型: .doc 18567284355280f5192915c495bb93c9.doc (559.00 KB)
 
 湖北中医药大学
二0一0年七月六日


关闭